原創 聶文光 靈程伙伴 節日里外出購物,在等候的時候,不經意看到一件T恤衫,上面寫著:Past-Present-Future (過去-現在-將來)。我覺得很有意味,就買了下來。朋友看到這件衣服,問:“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句話呢?” 我想了想,說:“或許是因為它把我生命的故事都寫進去了吧。” 我們的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故事組成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。有歡笑,有淚水;有高山,有低谷。有躊躇滿志,也有長夜難捱。每個故事都仿佛是一粒粒的珍珠,灑落在我們的過去,現在,和將來。上帝用一根恩典和救贖的金線,將這一顆顆生命的珍珠串起來,成為一串光彩四射的項鏈,戴在我們的頸項上。 在我們的經歷中,仿佛過往的人生路,都是自己一個人走過的。沒有什么人可以真正穿上我們的鞋,體驗我們嘗過的滋味。然而,上帝通過圣經讓我們看見,在那些上帝兒女的人生劇本中,從來都有兩條線索、兩個主角:一條明線是我們的故事,主角是我們自己。而另外還有一條暗線,那才是真正的主線,就是上帝如何抗拒毀滅我們的邪惡力量,如何翻轉我們的生命,如何救贖我們進入到他的榮耀里。在這條暗線里,主角是神自己。 約瑟,是一個有故事的人。他的經歷非常傳奇:從寵兒,變成了孤兒,從掌上明珠,變成了寄人籬下的奴隸。幾度峰回路轉,卻又再度跌入更深的谷底。最后,終于柳暗花明,約瑟成為祝福了整個埃及和以色列全家的宰相。 圣經的作者,很奇妙的使用兩條敘事的線索串起了整個故事:一條明線就是跌宕起伏的經歷情節,仿佛讓我們看見命運的無常、戲劇、不公、偶然、荒誕。而另外一條線索,卻是在約瑟應對逆境所展現出的超越他年齡的成熟和卓越時,圣經作者總是不失時機地提及的一個神秘密碼: “耶和華與他同在”。 原來,上帝從未離開約瑟,而是在約瑟的生命中,賜予他能力和智慧,不斷去對抗要毀滅他生命的力量,不但如此,更是要轉化他的生命,使他的人生從悲慘的命運中被救贖,更是通過他拯救了一個家、一個國的命運。 《路得記》里面的婆婆拿俄米和兒媳路得,也是這樣的一個經歷恩典轉化的故事。當敘事的鏡頭在第一章里面展開,給我們呈現出的是一副極其灰黯的、支離破碎的場面:一個猶太家庭,因為饑荒,逃到了仇敵摩押人的地界上生活。不但如此,而且家主的兩個兒子在當地入鄉隨俗,娶了摩押人的女子為妻…... 后來,家主死了,再后來,大兒子死了, 再后來,小兒子也死了.….留下來三個無依無靠的寡婦,抱在一起哭泣…... 這是何等悲愴的一個畫面呢! 當拿俄米回到家鄉,見到父老鄉親,他們呼喊她的名字:這不是我們的街坊“阿甜”嗎?拿俄米聽見這個名字,越發的感覺痛苦,她說:不要再叫我“阿甜”了,叫我“阿苦”算了! 我們不知道圣經的作者是不是在暗示他們所遭遇的一切痛苦,是與他們沒有信靠神有關,然而我們卻知道,這卷書出現在圣經里,并不是為了討論苦難的原因,而是強調上帝翻轉人失敗的命運,上帝在抗衡一切毀壞我們的力量!從第二章開始,上帝的手,就開始在拿俄米和路得的生命中工作,展開救贖。明線,是戲劇性的情節發展,而暗線,是上帝在背后的奇妙作為。整本書并沒有直接出現上帝的名字,然而,在經文中卻出現了兩次“恰巧”: 得2:3路得就去了,來到田間,在收割的人身后拾取麥穗。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里。 得4:1波阿斯到了城門,坐在那里,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。波阿斯說:“某人哪,你來坐在這里。”他就來坐下。 就在這樣神奇的“恰巧“中,就在波阿斯恩待路得,路得恩待拿俄米的恩慈中,悲慘的命運被翻轉了。 圣經充滿了這樣的故事,亞伯拉罕、雅各、參孫、大衛、撒該、十二門徒、使徒保羅,等等。他們的生命從不平坦順利,有的因為個人的罪,有的因為他人的罪,生命都經歷到破碎和失敗。然而上帝卻是那位救贖主,他對抗著一切邪惡的力量,把我們從仇敵的手中解救出來,使我們的人生故事可以進入他的榮耀里。 所以圣經希伯來書說: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,如同云彩圍著我們,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,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,存心忍耐,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,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(希伯來書 12:1-2 ) 上帝更是在以弗所書第一章,讓我們看見了他的那個故事的大畫面: 1: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、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、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圣潔、無有瑕疵. 1:5 又因愛我們、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、預定我們、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、 1:10 要照所安排的、在日期滿足的時候、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、都在基督里面同歸于一。 這是何等榮耀的宏大故事呢!我們如此微小的生命,竟然與此榮耀有份!所以,保羅接下來就為信徒有這樣的祈禱: 1:17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、榮耀的父、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、賞給你們、使你們真知道他.1:18 并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、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.他在圣徒中得的基業、有何等豐盛的榮耀. 1:19 并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、是何等浩大、 弟兄姐妹,若你看不見上帝的故事,你就會迷失,你的小故事,離開了上帝的大故事,就失去了意義。 人生故事,仿佛一場舞蹈,我們的舞步盡管生硬笨拙,他卻以溫柔膀臂將我們帶入與他共舞的美好里; 人生故事,如同一條條小溪,無論來自哪座山谷,圣靈都引導我們一步步匯入他恩典的江河湖海中; 人生故事,又仿佛一場盛大的交響樂,我們每個人手中的樂器都不同,樂譜也各不相同,卻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,那就是述說他拯救的恩典和能力。當我們無數蒙恩的圣徒一起演奏時,就匯合成一曲宏大的樂章,那是生命的凱歌。 將你的人生托付他。安息在他里面,順服他的引領,他將使你的哀哭變為喜樂,以華冠代替灰塵,他將引領你在他的恩典中起舞,贊美! 提后2:13我們縱然失信,他仍是可信的,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。” +10我喜歡
原創:高原麥客 “羅胖60秒”每天如期而至,今天一打開微信公眾號,就看見笑來老師發的《關于區塊鏈世界的嚴格》的文章。當大部分人都還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,卻有一部分人,并沒有節日的到來,而停下手中的事。猶如黑夜里突然看見前方的燈火,心里頓時溫暖起來。 因為過節,節奏明顯慢了下來,就連每天三千字的練習寫作也無法達到,做了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,也做了許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卻沒有做好。視乎一些都是為了走走過程,應付差事。列好的書單,到現在連一本也沒有看完。制定的計劃,一拖再拖,一改再改,似乎節日終于讓自己找到可以放縱的借口。 生活太舒適,往往容易讓人產生焦慮和迷茫。放任自流的生活可以獲得暫時的幸福感,卻無法讓精神獲得長久的自由。一個人只有活在自己的局限里,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內涵。感覺難受,其實才是真實的生活。那些已經非常優秀的人,每天還在堅持不懈的激進,對時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 直到今天,我要開誠布公的告訴所有人,是“得到”改變了我,是羅胖拯救了我,是笑來老師為指明了一個清晰、準確、必然的方向。 一個沒有方向感的人,生命沒有任何質量。每天除了吃吃喝喝、休閑娛樂,剩下的時間就是座靠等死。有時候發現,有沒有自己,對這個世界,對身邊的人來說關系真的不大。 生活完全是一種由心隨性,想什么就去干什么,從不考慮價值和意義。除了上班,休息的時間不是釣魚就是攝影。要不,開著車子滿世界的瞎跑,似乎要給自己找一個活著的理由。總認為生命就是拿來揮霍的,拿來浪費的。身邊所有的人,都這么過來的。 內心無比的空虛,也只有過年的時候,或者生日的時候,不經意會生出幾絲無奈和悲憫。活著到底為了什么?只是為了簡單的傳宗接代?只是為了單純的男歡女愛?只是為了平庸的安享天倫?人到底還有沒有其他活法?這個問題很長一段時間,在大腦里糾纏不清,最后變成一種撕扯和折磨。 清楚的記得,在一次公司的內部培訓課上,培訓老師推薦了“得到”,也是第一次聽到渾厚而流暢的“羅胖60秒”。每天60秒,每天一個道理,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?也是第一次付費訂閱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》,報著試試的心理,也想驗證一下,究竟付費和免費究竟有什么樣的區別?甚至質疑專欄作家的水準,真會像宣傳上說的一樣神乎其神,有干貨猛料? 一天一篇,每天的內容都會讓自己感同身受,被震驚,進而震撼。從來不愿服輸的自己徹底被征服。一直認為寫文章就是個技術活,需要靈感,更需要長時間的沉淀。一天一篇,他是怎么做到的?羅胖每天60秒,他是怎么做到的?這都是一群什么樣的人?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?在他們的世界里,你很難聽到“認輸、不行、或者痛苦和抱怨”。 光是每天4000字左右,持續日更一年,對我來已經望塵莫及。自己寫文章,但從來沒敢想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,長期來做。這猶如把自己每天按時關進一個無形的牢籠,冥思苦想用文字編織一個遙不可及的美夢。 那些簡明扼要的文字,那些清晰易懂的道理,那些樸素直接的方法,既燒腦而又通透,很長一段時間,感覺大腦異常的疲憊,但又時刻充滿驚喜。明白了“寫作是普通人改變自己現狀最直接成本最低的方式”時,自己第二次報著試試的態度,“一樣都是人,都是肩膀上扛個腦袋,憑什么別人能,自己為什么就不能? 從決定的那一刻起,我知道這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。雖然說對自己沒有過分要求,但要堅持日更并非易事。腦袋里就儲存那么點東西,一旦用完,黔驢技窮,有可能隨時中斷。 時間是個大問題,有時候并不受自己控制。哪能每天有固定的時間,專門用來寫作。工作第一,寫作第二,保證了基本的生存,保證了工作,剩下的時間才能用于寫作。第一次,因為時間不夠用而痛苦。所謂希望,真就像那微弱的燭火,稍不留神就會熄滅。 素材是個更大的問題,所謂的有感而發,真不是“擠擠”就有,需要在生活中碰撞,積累。但平淡的生活,每天似乎都在重復同樣的動作,根本談不上新意。大部分時候,跟著專欄做讀書筆記。即就是做讀書筆記,也要讀懂讀透,全部吸收,才能寫出好的讀后感。 有相當一段時間,寫作甚至成了一種無處藏身的痛苦。選擇日更,就是選擇每天面對痛苦、壓力、焦慮、難受。本來是想選擇一條通往財富自由的坦途,沒想到卻掉到一個深不見底的泥沼,越是向前,就會讓自己陷的更深。四十歲對自己來說,應該是一個歲月靜好安然若素的年紀,我卻選擇了難受,選擇了孤獨。 雖然稱不上安富尊榮,但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完全可以隨波逐流繼續下去,何必要受這份罪?朋友都憤憤不平的勸我“寫那么多無聊的東西,有沒有價值?有沒有意思?何苦要折磨自己。”也許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,而自己硬是要打破這種平靜,讓自己深陷一種尷尬無比的境地。 所謂的成長所謂的改變,并非想像的那樣簡單。熬夜,每天早晨五點左右起來修改文章,整理自己的思路,尋找下一個寫作的主題,不斷的輸入,想辦法讓自己成為一個敏感的人,抓住每一個轉瞬即逝的靈感和寫作的沖動。思考如何提高瀏覽量,如何寫出對別人有用的文章,如何達到每天3000字的寫作量,如何保持源源不斷的輸出。說是工作第一,寫作第二,其實寫作成了生活的全部。 每次,想要放棄的時候,都會想起笑來老師的那句話“有我,你并不孤獨”。就是呀,人家已經那么優秀,卻依然保持每天高質量的輸出,自己有什么理由選擇放棄?寫作固然痛苦,甚至難受,但每一篇文章,不都是自己的無形資產?那上面有自己的標簽,有自己的氣息,有自己對生活的全部體驗。 文章也許沒什么質量,總不至于造成污染。提高或者成為精品,總有個過程。從不好到好,是一種成長的規律。為難自己,也要學會安慰自己。能走到現在,已經超過大多數人。 是不是佳作,沒有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,沒有停下來。始終緊繃一根弦,讓自己難受,是為了享受付出后片刻的滿足。自己為難自己,不是無事生非,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一個奔跑的姿勢,時刻迎接外部的壓力和挑戰。想想,這個世界,有誰活的輕松? 與其被動承受同樣的痛苦,不如主動完成蛻變。為難自己,不放過自己,讓自己身處險境,才是對生命最大的愛和尊重。現在自己為難自己,是為了以后生活不再為難自己。 +10我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