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乳酪絲,真的完全是我的心頭好!不管是嘴饞的時候、運動後想補充點蛋白質,還是配電影、配紅酒,一包在手真的超滿足。
但市面上的乳酪絲品牌這麼多,口感、香氣、鹹度還真的差很多。最近我特地挑了幾款人氣乳酪絲來認真試吃,從濃郁度、咀嚼感到回味的層次感,每一款都仔細品嚐了一輪。
說到乳酪絲,真的完全是我的心頭好!不管是嘴饞的時候、運動後想補充點蛋白質,還是配電影、配紅酒,一包在手真的超滿足。
但市面上的乳酪絲品牌這麼多,口感、香氣、鹹度還真的差很多。最近我特地挑了幾款人氣乳酪絲來認真試吃,從濃郁度、咀嚼感到回味的層次感,每一款都仔細品嚐了一輪。
說到乳酪絲,真的完全是我的心頭好!不管是嘴饞的時候、運動後想補充點蛋白質,還是配電影、配紅酒,一包在手真的超滿足。
但市面上的乳酪絲品牌這麼多,口感、香氣、鹹度還真的差很多。最近我特地挑了幾款人氣乳酪絲來認真試吃,從濃郁度、咀嚼感到回味的層次感,每一款都仔細品嚐了一輪。
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,車窗外的麥田漫無邊際,猶如浩瀚無涯的海洋在陽光下翻滾著綠色的波浪。這讓我想起了故鄉的麥田。 深秋的時候,一輛輛拖拉機拉著锃亮鋒銳的犁鏵劃破大地。大地露出新鮮濕潤的土壤,彌散出渾厚的氣息。人們拿著鐵耙忙著整地作畦,然后用耬車將一粒粒麥種播灑在土地里。 麥種播進大地,仿佛融入母親的懷抱。它們悄悄地生根發芽,使勁兒穿透泥土鉆出地面,挺出淺綠色的身軀。人們站在田壟上望著綠茸茸的麥苗,像是望著一群嬌小可愛的孩子,希望它們茁壯成長,盼著它們早日抽穗灌漿,長出豐盈健碩的麥穗。 麥苗在二十四節氣的運轉中慢慢成長。大自然的一雙巧手用時光的線條將它們紡織成綠毯,覆蓋遼遠而寂靜的大平原,裝飾蒼茫而荒涼的地平線。白天淡淡的陽光像雨露似的沐浴著它們。它們在寒風中倔強地舞動纖柔的腰肢。夜間,大自然的一雙巧手又用厚厚的寒霜疊成棉被,蓋在麥苗身上,讓它們安睡。對麥苗而言,寒冷是大自然賜予的福祉,逆境是訓練生存能力的課堂,練就了它們頑強剛烈的風骨,也催生它們成熟的夢想。 時間躡手躡腳地跨過小寒與大寒,走近立春時節。春天給麥田灌輸了力量與希望。此時的麥田像是翩翩少年,在春光下洋溢著盎然的生機,揮舞著柔韌的手臂。春風吹來,麥浪在大平原上翻涌,像一群少年在大地上奔跑呼喚。人們辛勤勞作,用血汗澆灌麥田。麥田默默地凝結果實,充實人們心中的希望。 小滿轉身遠去之后,芒種急急匆匆地趕來了。大自然的一雙巧手用太陽的七彩之光給麥田鍍上一層金色。這個時候的麥田豐碩而美麗,像是一位年富力強的青年人。人們望著飽滿沉實的麥穗笑容滿面。人們收獲麥子之后,將一粒粒麥子裝進糧倉,作為養家糊口的糧食。 麥田,是我們的母親。它在歲月流轉中生死更迭,用健康、豐贍的糧食默默地養育了我們。 >>>更多美文:散文隨筆
原創 聶文光 靈程伙伴 節日里外出購物,在等候的時候,不經意看到一件T恤衫,上面寫著:Past-Present-Future (過去-現在-將來)。我覺得很有意味,就買了下來。朋友看到這件衣服,問:“你為什么會喜歡這句話呢?” 我想了想,說:“或許是因為它把我生命的故事都寫進去了吧。” 我們的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故事組成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。有歡笑,有淚水;有高山,有低谷。有躊躇滿志,也有長夜難捱。每個故事都仿佛是一粒粒的珍珠,灑落在我們的過去,現在,和將來。上帝用一根恩典和救贖的金線,將這一顆顆生命的珍珠串起來,成為一串光彩四射的項鏈,戴在我們的頸項上。 在我們的經歷中,仿佛過往的人生路,都是自己一個人走過的。沒有什么人可以真正穿上我們的鞋,體驗我們嘗過的滋味。然而,上帝通過圣經讓我們看見,在那些上帝兒女的人生劇本中,從來都有兩條線索、兩個主角:一條明線是我們的故事,主角是我們自己。而另外還有一條暗線,那才是真正的主線,就是上帝如何抗拒毀滅我們的邪惡力量,如何翻轉我們的生命,如何救贖我們進入到他的榮耀里。在這條暗線里,主角是神自己。 約瑟,是一個有故事的人。他的經歷非常傳奇:從寵兒,變成了孤兒,從掌上明珠,變成了寄人籬下的奴隸。幾度峰回路轉,卻又再度跌入更深的谷底。最后,終于柳暗花明,約瑟成為祝福了整個埃及和以色列全家的宰相。 圣經的作者,很奇妙的使用兩條敘事的線索串起了整個故事:一條明線就是跌宕起伏的經歷情節,仿佛讓我們看見命運的無常、戲劇、不公、偶然、荒誕。而另外一條線索,卻是在約瑟應對逆境所展現出的超越他年齡的成熟和卓越時,圣經作者總是不失時機地提及的一個神秘密碼: “耶和華與他同在”。 原來,上帝從未離開約瑟,而是在約瑟的生命中,賜予他能力和智慧,不斷去對抗要毀滅他生命的力量,不但如此,更是要轉化他的生命,使他的人生從悲慘的命運中被救贖,更是通過他拯救了一個家、一個國的命運。 《路得記》里面的婆婆拿俄米和兒媳路得,也是這樣的一個經歷恩典轉化的故事。當敘事的鏡頭在第一章里面展開,給我們呈現出的是一副極其灰黯的、支離破碎的場面:一個猶太家庭,因為饑荒,逃到了仇敵摩押人的地界上生活。不但如此,而且家主的兩個兒子在當地入鄉隨俗,娶了摩押人的女子為妻…... 后來,家主死了,再后來,大兒子死了, 再后來,小兒子也死了.….留下來三個無依無靠的寡婦,抱在一起哭泣…... 這是何等悲愴的一個畫面呢! 當拿俄米回到家鄉,見到父老鄉親,他們呼喊她的名字:這不是我們的街坊“阿甜”嗎?拿俄米聽見這個名字,越發的感覺痛苦,她說:不要再叫我“阿甜”了,叫我“阿苦”算了! 我們不知道圣經的作者是不是在暗示他們所遭遇的一切痛苦,是與他們沒有信靠神有關,然而我們卻知道,這卷書出現在圣經里,并不是為了討論苦難的原因,而是強調上帝翻轉人失敗的命運,上帝在抗衡一切毀壞我們的力量!從第二章開始,上帝的手,就開始在拿俄米和路得的生命中工作,展開救贖。明線,是戲劇性的情節發展,而暗線,是上帝在背后的奇妙作為。整本書并沒有直接出現上帝的名字,然而,在經文中卻出現了兩次“恰巧”: 得2:3路得就去了,來到田間,在收割的人身后拾取麥穗。她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里。 得4:1波阿斯到了城門,坐在那里,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。波阿斯說:“某人哪,你來坐在這里。”他就來坐下。 就在這樣神奇的“恰巧“中,就在波阿斯恩待路得,路得恩待拿俄米的恩慈中,悲慘的命運被翻轉了。 圣經充滿了這樣的故事,亞伯拉罕、雅各、參孫、大衛、撒該、十二門徒、使徒保羅,等等。他們的生命從不平坦順利,有的因為個人的罪,有的因為他人的罪,生命都經歷到破碎和失敗。然而上帝卻是那位救贖主,他對抗著一切邪惡的力量,把我們從仇敵的手中解救出來,使我們的人生故事可以進入他的榮耀里。 所以圣經希伯來書說: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,如同云彩圍著我們,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,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,存心忍耐,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,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(希伯來書 12:1-2 ) 上帝更是在以弗所書第一章,讓我們看見了他的那個故事的大畫面: 1:4 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、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、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圣潔、無有瑕疵. 1:5 又因愛我們、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、預定我們、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、 1:10 要照所安排的、在日期滿足的時候、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、都在基督里面同歸于一。 這是何等榮耀的宏大故事呢!我們如此微小的生命,竟然與此榮耀有份!所以,保羅接下來就為信徒有這樣的祈禱: 1:17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、榮耀的父、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、賞給你們、使你們真知道他.1:18 并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、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.他在圣徒中得的基業、有何等豐盛的榮耀. 1:19 并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、是何等浩大、 弟兄姐妹,若你看不見上帝的故事,你就會迷失,你的小故事,離開了上帝的大故事,就失去了意義。 人生故事,仿佛一場舞蹈,我們的舞步盡管生硬笨拙,他卻以溫柔膀臂將我們帶入與他共舞的美好里; 人生故事,如同一條條小溪,無論來自哪座山谷,圣靈都引導我們一步步匯入他恩典的江河湖海中; 人生故事,又仿佛一場盛大的交響樂,我們每個人手中的樂器都不同,樂譜也各不相同,卻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,那就是述說他拯救的恩典和能力。當我們無數蒙恩的圣徒一起演奏時,就匯合成一曲宏大的樂章,那是生命的凱歌。 將你的人生托付他。安息在他里面,順服他的引領,他將使你的哀哭變為喜樂,以華冠代替灰塵,他將引領你在他的恩典中起舞,贊美! 提后2:13我們縱然失信,他仍是可信的,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。” +10我喜歡
原創:高原麥客 “羅胖60秒”每天如期而至,今天一打開微信公眾號,就看見笑來老師發的《關于區塊鏈世界的嚴格》的文章。當大部分人都還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,卻有一部分人,并沒有節日的到來,而停下手中的事。猶如黑夜里突然看見前方的燈火,心里頓時溫暖起來。 因為過節,節奏明顯慢了下來,就連每天三千字的練習寫作也無法達到,做了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,也做了許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卻沒有做好。視乎一些都是為了走走過程,應付差事。列好的書單,到現在連一本也沒有看完。制定的計劃,一拖再拖,一改再改,似乎節日終于讓自己找到可以放縱的借口。 生活太舒適,往往容易讓人產生焦慮和迷茫。放任自流的生活可以獲得暫時的幸福感,卻無法讓精神獲得長久的自由。一個人只有活在自己的局限里,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內涵。感覺難受,其實才是真實的生活。那些已經非常優秀的人,每天還在堅持不懈的激進,對時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 直到今天,我要開誠布公的告訴所有人,是“得到”改變了我,是羅胖拯救了我,是笑來老師為指明了一個清晰、準確、必然的方向。 一個沒有方向感的人,生命沒有任何質量。每天除了吃吃喝喝、休閑娛樂,剩下的時間就是座靠等死。有時候發現,有沒有自己,對這個世界,對身邊的人來說關系真的不大。 生活完全是一種由心隨性,想什么就去干什么,從不考慮價值和意義。除了上班,休息的時間不是釣魚就是攝影。要不,開著車子滿世界的瞎跑,似乎要給自己找一個活著的理由。總認為生命就是拿來揮霍的,拿來浪費的。身邊所有的人,都這么過來的。 內心無比的空虛,也只有過年的時候,或者生日的時候,不經意會生出幾絲無奈和悲憫。活著到底為了什么?只是為了簡單的傳宗接代?只是為了單純的男歡女愛?只是為了平庸的安享天倫?人到底還有沒有其他活法?這個問題很長一段時間,在大腦里糾纏不清,最后變成一種撕扯和折磨。 清楚的記得,在一次公司的內部培訓課上,培訓老師推薦了“得到”,也是第一次聽到渾厚而流暢的“羅胖60秒”。每天60秒,每天一個道理,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?也是第一次付費訂閱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》,報著試試的心理,也想驗證一下,究竟付費和免費究竟有什么樣的區別?甚至質疑專欄作家的水準,真會像宣傳上說的一樣神乎其神,有干貨猛料? 一天一篇,每天的內容都會讓自己感同身受,被震驚,進而震撼。從來不愿服輸的自己徹底被征服。一直認為寫文章就是個技術活,需要靈感,更需要長時間的沉淀。一天一篇,他是怎么做到的?羅胖每天60秒,他是怎么做到的?這都是一群什么樣的人?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?在他們的世界里,你很難聽到“認輸、不行、或者痛苦和抱怨”。 光是每天4000字左右,持續日更一年,對我來已經望塵莫及。自己寫文章,但從來沒敢想把寫作當成一種生活,長期來做。這猶如把自己每天按時關進一個無形的牢籠,冥思苦想用文字編織一個遙不可及的美夢。 那些簡明扼要的文字,那些清晰易懂的道理,那些樸素直接的方法,既燒腦而又通透,很長一段時間,感覺大腦異常的疲憊,但又時刻充滿驚喜。明白了“寫作是普通人改變自己現狀最直接成本最低的方式”時,自己第二次報著試試的態度,“一樣都是人,都是肩膀上扛個腦袋,憑什么別人能,自己為什么就不能? 從決定的那一刻起,我知道這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。雖然說對自己沒有過分要求,但要堅持日更并非易事。腦袋里就儲存那么點東西,一旦用完,黔驢技窮,有可能隨時中斷。 時間是個大問題,有時候并不受自己控制。哪能每天有固定的時間,專門用來寫作。工作第一,寫作第二,保證了基本的生存,保證了工作,剩下的時間才能用于寫作。第一次,因為時間不夠用而痛苦。所謂希望,真就像那微弱的燭火,稍不留神就會熄滅。 素材是個更大的問題,所謂的有感而發,真不是“擠擠”就有,需要在生活中碰撞,積累。但平淡的生活,每天似乎都在重復同樣的動作,根本談不上新意。大部分時候,跟著專欄做讀書筆記。即就是做讀書筆記,也要讀懂讀透,全部吸收,才能寫出好的讀后感。 有相當一段時間,寫作甚至成了一種無處藏身的痛苦。選擇日更,就是選擇每天面對痛苦、壓力、焦慮、難受。本來是想選擇一條通往財富自由的坦途,沒想到卻掉到一個深不見底的泥沼,越是向前,就會讓自己陷的更深。四十歲對自己來說,應該是一個歲月靜好安然若素的年紀,我卻選擇了難受,選擇了孤獨。 雖然稱不上安富尊榮,但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完全可以隨波逐流繼續下去,何必要受這份罪?朋友都憤憤不平的勸我“寫那么多無聊的東西,有沒有價值?有沒有意思?何苦要折磨自己。”也許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,而自己硬是要打破這種平靜,讓自己深陷一種尷尬無比的境地。 所謂的成長所謂的改變,并非想像的那樣簡單。熬夜,每天早晨五點左右起來修改文章,整理自己的思路,尋找下一個寫作的主題,不斷的輸入,想辦法讓自己成為一個敏感的人,抓住每一個轉瞬即逝的靈感和寫作的沖動。思考如何提高瀏覽量,如何寫出對別人有用的文章,如何達到每天3000字的寫作量,如何保持源源不斷的輸出。說是工作第一,寫作第二,其實寫作成了生活的全部。 每次,想要放棄的時候,都會想起笑來老師的那句話“有我,你并不孤獨”。就是呀,人家已經那么優秀,卻依然保持每天高質量的輸出,自己有什么理由選擇放棄?寫作固然痛苦,甚至難受,但每一篇文章,不都是自己的無形資產?那上面有自己的標簽,有自己的氣息,有自己對生活的全部體驗。 文章也許沒什么質量,總不至于造成污染。提高或者成為精品,總有個過程。從不好到好,是一種成長的規律。為難自己,也要學會安慰自己。能走到現在,已經超過大多數人。 是不是佳作,沒有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,沒有停下來。始終緊繃一根弦,讓自己難受,是為了享受付出后片刻的滿足。自己為難自己,不是無事生非,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一個奔跑的姿勢,時刻迎接外部的壓力和挑戰。想想,這個世界,有誰活的輕松? 與其被動承受同樣的痛苦,不如主動完成蛻變。為難自己,不放過自己,讓自己身處險境,才是對生命最大的愛和尊重。現在自己為難自己,是為了以后生活不再為難自己。 +10我喜歡
這段沒有桎梏的日子,卻教會了我用色彩去感受生活。 起草我很喜歡那間古老的畫室,月光總是從深藍的蒼穹寵辱不驚地瀉下來。我愛坐在靠窗的位置一邊曬月光一邊畫伏爾泰、哭孩,或者一片屬于天空的羽毛和樹葉。畫室里總流淌著溫柔的布魯斯,或者別的什么音樂。 我在觀察維納斯時,曾對她纖長的雙臂有疑惑,而現在最愿意接受瑞典人撒羅蒙的猜想:“維納斯右手拿鴿子,左手拿蘋果。”平淡而簡潔,往往能微微牽起我嘴邊的弧線,藝術給人的想象空間才是其最精妙但也是最脆弱的地方,我們只需消化便足夠。 而這種直白的幻想,如素描畫一般,沒有綺麗的色彩,但黑白灰構成的明暗交界卻仍精彩得叫人不肯移目。 就像生活不會總是柔媚的粉色,我們不能每天坐在咖啡館,心安理得地喝著80塊一杯的卡布其諾。唯有真實的汗水才能換來生活的傲然,如黑白一般最讓人踏實。 鋪色我總用強烈的對比色表現畫面,越沒有標準的人個性越散漫。所以我永遠無法循規蹈矩地去理解比例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+10我喜歡
很多人都是拿著低工資,沒有未來。在抱怨自己比別人窮的時候,沒有想到別人比你強的也許就那一點:野心。 野心,是一種人生在世的偉大理想,一定要實現的宏偉目標。在這個世界上,只有不敢想、不敢做的事,卻沒有干不成的事!你的野心有多大,未來就有多寬廣。 馬云說:“在創辦阿里巴巴時,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,整整講了兩個小時,他們聽得稀里糊涂,我也講得糊里糊涂。最后說到底怎么樣?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,只有一個在銀行上班的朋友說你可以試試看,不行趕緊逃回來。我想了一個晚上,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,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。” 就像格力的CEO——董小姐。1990年,董明珠來到了珠海并且加入格力。董明珠在格力工作期間基本沒有休過年假。1992年,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,占整個公司的1/8。隨后,被調往幾乎沒有一絲市場裂縫的南京,并簽下了一張200萬元的空調單子,一年內,個人銷售額上躥至3650萬元。 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看到孫紅雷,他的經歷也頗讓我感動。95年的時候他已經是哈爾濱很有名的霹靂舞者了,當時他有了一個想法:想來北京學表演,于是帶著幾千塊錢來到了北京。當他到達中央戲劇學院的時候,人家告訴他已經報完名,只剩下一次補報名額,而且那人看看孫紅雷說:“你太胖了,這次肯定沒戲,回家去吧。”一個月過去了,孫紅雷去報名的時候,已經瘦了40斤,當然也憑著自己的韌勁從700個報名的人中脫穎而出,從此開啟了另一種人生的體驗。 其實,他們的成功,并非他們有多努力,而是他們富有野心又不甘現狀。而比起野心更重要的是,他們獲得了寶貴的資訊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一身貧寒的李嘉誠,當初比現在的你還窘迫,你又有什么理由繼續受窮,不成為富翁呢? +10我喜歡
原創:童心問 冬日的暖陽照著這個多民族居住的小村鎮,人跡罕至的房舍,顯得靜謐安詳。午飯后我獨自一人出家門左拐,走上了一條白雪覆蓋的小路,一直到新修的高速公路都沒有碰到一個人。看著道路兩旁白茫茫的雪景,卻沒有玩耍嘻戲的人,思緒一下回到了小時候。 家里有人陪伴成長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。那時候我們沒有高科技的電子產品,例如:電腦、筆記本、平板,更沒有人手一部手機,我家有的只是很小的一臺黑白電視機、還有一個錄音機,最惱人的是我們家的電視機三天兩頭沒有信號,當然也就看不成了。不知道是爸爸媽媽故意的,還是害怕耽誤我們的學習,總之是沒得看!相守的時光里,我們做了很多童年時候做的事,因此也沒有感到孤單寂寞。那時候住在217國道旁的老房子,下雪天是可以胡鬧的,我們三人穿得厚厚的,帶著帽子手套,像模像樣的揮舞著鐵鍬、掃把,說是掃雪,掃在一起堆雪人,不管雪人堆的如何?就是這個過程是最快樂的,打著鬧著樂著,最后雪人肯定是在媽媽的幫助之下完成的。 我們三個還去溜冰,那是房后不大的一片結了冰的地面,美名其曰:溜冰場。說是溜冰場有些夸張,因為真的很小。但就在這小小的冰面上,我們玩的不亦樂乎。他們兩個還打陀螺,我們那時候叫它“牛牛”,這個東西都是自己做的,那時候為了玩也是動足了腦筋。有一次在上面玩我不小心掉到了出水口的水里,全身上下都濕透了,不得已我自己先回了家。那一天我極其的憋悶,我要把自己所有濕了的衣服、鞋子放在火墻邊上烤,媽媽說沒有厚衣服給我穿了,就讓我老老實實呆在家里,哪里也不準去了。那一次我沒有和他們兩個好好玩,但在收音機里聽到了一個讓我非常喜歡的連載小說《俠客行》,模糊的記憶里,只記得有兩個長得相似的少年,陰差陽錯成為了對方不想成為的人。一直到后來的某一天我才知道,《俠客行》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,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。這本書有許多耐人尋思之處,潛隱著多“玄機”,體現著金庸對于人生、人性、生命和宇宙的探索和體驗。如今金庸已經離我們遠去,聽此噩耗,唏噓不已。東方失去了一代豪俠金庸,獨留郭靖、楊過、令狐沖俠義江湖。不久又傳來噩耗,西方失去了漫威之父斯坦·李,獨留蜘蛛俠、鋼鐵俠、美國隊長的超英宇宙。課堂上我還和那些大朋友一起感懷了他們的經典之作,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些經典中汲取營養。 也許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文學,喜歡可以表達思想的文字,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我很多思緒開始變得有棱角,我知道自己該做點什么了。 回來的路上又想到了學過的一篇文章。肖復興寫的《散步》,同樣是散步,只是在不同的季節,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人,我們的收獲不同罷了。念去去,煙波遲暮。思過往,淺暈明眸。柔骨獨依冬雪時,弦月西沉羞。一曲婉歌,回蕩在此去經年。 +10我喜歡
小說: 這事是誰干的 作者/劉玉偉 秋日的陽光照在鐵路小區的一棟樓房上,那扇明亮的玻璃窗戶上,大紅的喜字格外的鮮艷。 于冬和丁玉明天就要舉辦婚禮了,但是,早上丁玉一進門就對于冬說:“明天這婚不結了!” 于冬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,他也有點生氣地說:“我們今年五一要結婚,你說剛剛入黨,又被提升為列車長,又是五一黃金周,客運任務太忙,怕影響工作。你說能不能放在國慶節,我二話沒說就依了你。可你今天又說明天不結了,你到底想怎么樣?” 丁玉眼含熱淚說:“我想怎么樣?這就是你干得好事!”她說著就把一封信甩在于冬的面前,說:“你好好看看吧!你都快要當爸爸了,我還能和你結婚嗎!” 于冬邊看那封信邊說:“不,不!這不是我干的!這不是我干的!” 丁玉說:“不是你干的?你說,你說!這事是誰干的?” 于冬一屁股坐在沙發上,說:“我,我,我……” 這封信是一個叫貝貝的姑娘寫給丁玉的,她和于冬在一個養路工區,于冬還是他們的工長。她說今年五月的一天,于冬借酒醉之機強奸了她,她現在還懷了于冬的孩子。 于冬一個勁地搖頭,傻傻地坐在那里。他又想起了那一天發生的事。他那天因為心煩,就獨自一人在宿舍里喝起啤酒來。他已經喝得差不多了,靠床坐在地上,身邊倒放著四五個空酒瓶。他上衣敞開著,那結實的胸膛上流滿了酒水。 貝貝是工區的炊事員,因為五一工區放假,大部分職工都回家了。只有幾個值班的巡道工和道口工在工區吃飯。那兩個炊事員也回家了,是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值班的。她夜里起來放便,見于冬宿舍里的燈還亮著,就從窗外向里面看了一眼。她一見于冬喝多了,就推開門走了進去。她抓住于冬手里的酒瓶說:“冬哥,你不能再喝了。” 于冬一把推開她說:“你少管我,我還要喝!”他想站起來,卻搖晃了幾下就倒在床上了。 于冬拉住丁玉的手說:“你要相信我,我真的沒有做那事!”丁玉使勁甩開他的手說:“你是沒臉往下說,那就讓我來幫你回憶一下!” 貝貝又一次抓住于冬的手說:“冬哥,你真的不能再喝了!”于冬瞇著眼看著她說:“你是誰?你是丁玉!丁玉,我愛你!咱們結婚吧!”他邊說邊把她緊緊地摟在懷里。她先是掙扎了幾下,說:“冬哥,我不是丁玉,我是貝貝。”但是,他越樓越緊,一用力就把她壓在床上了。 于冬還是一個勁地搖頭說:“丁玉,你要相信,這不是真的!那天你說要推遲婚禮,我一氣之下就回到工區了。我是喝醉了,但我決不會干那種事的!” 丁玉又拿出一條毛巾說:“這是不是我給你買的那條?”于冬點點頭說:“是那天咱們在超市買的。”丁玉把毛巾甩給他說:“你好好看看吧,這上面還有貝貝的血和你的臟東西!” 于冬拿起毛巾說:“這上面的東西不是我的!我干沒有干那事,我心里最清楚!”丁玉說:“你要是個男人,就該敢做敢當!” 于冬和丁玉吵得不可開交,丁玉的弟弟,剛從警官學院畢業分到車站派出所工作的丁寶走進來說:“姐,這事真的不是冬哥干的!”丁玉急忙說:“寶,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 丁寶拿出一封信說:“姐,貝貝也給咱爸寄了一封。咱爸就把信交給我們所長,還說這事不論是誰干的,他都不會姑息遷就。”他說完就對站在門外的貝貝說:“還是你進來自己說說吧!” 貝貝挺著快四個月的肚子,低著頭說:“我說,我把事情的經過再說一下。” 貝貝本來就喜歡于冬,于冬醉倒在床上以后,她看著于冬那張英俊帥氣的臉龐,看著于冬那裸露著的,結實的胸膛和有力的臂膀,忍不住跪在床上,在于冬的身上撫摸起來。 這時,剛剛交完班正要回宿舍休息的巡道工老胡,也悄悄地走進于冬的宿舍,從后面緊緊地抱著貝貝說:“寶貝兒,你想男人了?他喝多了不行,我沒有喝多,我行!” 貝貝拼命地掙扎著說:“胡師傅你不能這樣!我,我,我……”她還是被老胡壓在了身下。過了一會兒,老胡起來出去了,貝貝眼里含著淚,從地上慢慢站起來,她手上拿著的毛巾上留有一大片血跡。 丁寶說:“姐,老胡已經被我們所里拘留了,他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。”丁玉說:“貝貝肚里的孩子是老胡的?” 丁寶說:“不是老胡的。貝貝那天說她來例假了,請求老胡放過她,但欲火難耐的老胡還是強奸了她。貝貝還交待說,這孩子是她男朋友狗子的。” 丁玉瞪了貝貝幾眼說:“我們一個小區里住著,你為啥要這么做?” 貝貝流著淚說:“你爸是段長,我求過他幾次,讓他把我和我男朋友都調到工務段修配所工作,他就是不同意。我想借這件事情來要挾你們。姐,我錯了,我真的錯了!” 丁寶說:“姐,我把她帶回所里,你們該干啥就干啥吧!” 丁玉走到于冬面前說:“我錯怪你了,你能原諒我嗎?”他緊緊地摟著她說:“好事多磨,我永遠只愛你一個人!” 在陽光照耀下,玻璃窗戶上的大紅喜字更加的鮮紅透亮。 +10我喜歡